我国的生猪屠宰设备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是从前苏联引进生猪屠宰设备逐渐发展起来的。上世纪60-70年代,在原商业部的领导下,武汉、天津、兖州、成都、长沙、阜阳等肉联厂积极开展技术革新,研制了许多生猪屠宰加工设备,如烫猪机、螺旋式刮毛机、桥式电锯、猪剥皮机、头蹄刮毛机和一些副产品清洗整理设备。当时,我国生猪屠宰加工设备和工艺已接近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但40年过去了,由于行业主管部门多次变动,各地肉联厂又遭受到1985年生猪放开经营的严重冲击,导致了整个行业技术创新停滞不前。期间尽管研制和使用了全自动浸烫刮毛装置,但是未能摆脱猪胴体的二次污染问题。
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改革开放深入,生猪产业政策调整,我国屠宰业再次掀起了一股兴建机械化屠宰厂的热潮。在兴建的过程中,一些有实力的大企业花费巨额外汇大量引进设备,主要原因是我国生猪屠宰加工设备发展未能与时俱进,与国际先进水平距离拉大。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生产企业所使用的多为上世纪60-70年代的研制的设备,与时代进步脱节,比如仍使用手握式麻电器、光电麻电器、摇摆式烫猪机、三滚筒刮毛机、卧式刮毛机、往复式劈半电锯等;在屠宰加工工艺上,还是手工刺杀,猪血自然流出,热水浸汤刮毛,清水池修割残毛,并且屠宰过程中的刀具和操作人员的手没有严格的消毒等。这些落后的生猪屠宰设备和工艺极大地妨碍了我国生猪屠宰业的发展。可以说,目前我国的生猪屠宰加工设备与工艺,与国家提出的实施食品放心工程的要求,与国外先进设备相比,国内设备无论在性能、自动化程度、设备可靠性、满足食品卫生要求、减轻劳动强度、保证人身安全等方面尚有较大差距。
屠宰加工很大程度上决定肉品质量。在屠宰加工全过程的环境因素如长途运输、激烈的驱赶、用力鞭打、电麻、烫毛水温等对猪肉品质有较大的影响,致昏、蒸汽烫毛等技术的改进,极大改善了屠宰过程中的卫生操作和肉品品质。
胴体的加工技术从也从生产冷冻肉、热鲜肉、热分割肉及裸露制品向冷鲜肉、冷分割和附加值含量高的产品转化。目前中国除大型生猪屠宰企业实现了冷却加工分割、冷链保鲜运输和冷链入店销售,供应大中城市市场以外,还有90%左右的猪肉是未经冷却的热鲜肉,尤其在农村和小城镇,传统的消费习惯还热衷于“夜宰晨销”。
...